地方新聞中心/花蓮報導
針對近期民進黨及側翼團體所發起的「罷免傅崐萁立委」行動,花蓮市里長聯誼會於今(4/22)日公開發表聲明,明確表達「我們不同意罷免傅崐萁」的立場。該聯誼會由花蓮市40位里長組成,並已在當日報紙刊登整版廣告,強調此次罷免行動背後藏有深層政治圖謀,不利於花蓮長遠發展,呼籲社會各界理性思考,拒絕政治鬥爭。
聯誼會指出,他們不同意罷免傅崐萁有六大理由:
一、罷免是為了讓柯建銘當立法院長。
根據里長觀察,此次罷免行動背後有民進黨高層操作的痕跡,其真正目的在於重奪國會主導權,推舉柯建銘擔任立法院長。這樣的政治盤算,與地方民眾的生活福祉無關,卻將花蓮選民變成政治鬥爭的工具。
二、罷免會斷送每年161億的財政資源。
傅崐萁多年來積極爭取通過新的財政劃分法案,根據該制度改革,花蓮每年可望額外獲得161億元中央補助。如果傅委員被罷免,不僅地方發聲管道中斷,也可能讓這筆關鍵資源遭重新分配,重創地方建設。
三、罷免是為了完成賴清德的權力集中。
聲明直指此次罷免行動,是賴清德總統推動「一黨專政」的重要一步。透過削弱反對力量,全面掌控國會與地方資源,建立對民主有害的集權模式,這不但損害民主制衡,也對東部發展毫無益處。
四、傅崐萁是基層信賴的代表,有能力為民發聲。
傅委員多年來深耕花蓮,熟悉地方民情,能夠精準反映民眾心聲。他在中央積極爭取預算、監督政策,是目前最了解花蓮的政治人物之一。罷免他,等於讓花蓮在中央失去重要橋樑。
五、重大建設推動穩定,需要持續與專業。
從蘇花改、鐵路雙軌化,到觀光、醫療、農漁補助等,傅崐萁都是背後主要推手。這些不是一次性成果,而是需要長期穩定推動的政策。若在任期中途被罷免,將嚴重影響建設連續性。
六、罷免制度不應被濫用為政治工具。
選舉結果是民主制度的體現,傅崐萁是在公平競爭下當選立委,任期尚未過半即遭罷免,無疑是對民意的不尊重。真正的改革應透過政策辯論,而不是動員對立、消耗社會能量。
此外,聯誼會也進一步補充三項補充理由,從基層角度反映更多民眾憂慮:
七、罷免將導致地方行政空窗與發展停滯。
如果傅崐萁遭罷免,將引發補選、政局不確定與中央溝通斷鏈,地方建設勢必延誤,甚至可能被邊緣化。花蓮經歷疫情、地震後,正需要穩定推動政策的力量。
八、基層民意支持穩定,不希望被政治撕裂。
里長們表示,從日常走訪與民眾互動來看,多數鄉親對政治鬥爭感到疲倦,普遍盼望能回歸理性建設、停止對立。他們強調,有意見不等於就要罷免,應透過溝通改進,而非極端手段。
九、罷免破壞社區和諧,不符花蓮人情精神。
花蓮一向重視社區情感與鄰里關係,罷免運動將迫使居民選邊站隊,形成對立與撕裂,尤其在村里層級影響最為直接,這不符合花蓮溫暖包容的社會氛圍。
最後,花蓮市里長聯誼會強調,他們的立場不是出於個人情誼,而是理性分析與長期觀察。他們呼籲社會各界停止政治操作,給地方一個穩定發展的機會,也給民意代表一個完成任期、實踐承諾的空間。
「民主不只是投票,更是尊重民意、理性對話與共識凝聚的過程,」聲明最後寫道,「讓我們攜手守護花蓮,拒絕對立,拒絕罷免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