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記者賴榮偉/花蓮報導
一粒米的故事,從土地萌芽開始,走進孩子的心。花蓮縣農會致力推動農業教育,日前與佳姿幼兒園攜手舉辦「小小米食達人」食農教育活動,總幹事吳昆儒表示農業不只是產業,更是文化與教育的根。

由樂齡長者組成的「農業志工」帶領孩子們透過稻米知識教學與實作課程,包括香Q米丸子與創意菜包,將農業教育融入幼兒生活。

活動在花蓮市佳姿幼兒園活潑展開,首先由花蓮縣農會推廣講師與農業志工一同進行「稻米小教室」,透過繪本導讀、各種稻穀觀察,透過實體觸摸、觀察米粒與稻殼,了解各類品種稻米的特色與差異,引導孩子們認識稻米的成長歷程與農夫的辛勞,從感官中激發學習興趣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「米食DIY」活動由一群樂齡銀髮農業志工親自帶領幼兒園小孩童製作傳統米食。他們以耐心與愛心,溫柔地手把手教導孩子製作米丸子。孩子們在長輩陪伴下將一顆顆米丸子搓圓,放在圓形煎盤上,包裹著剛煎好黃澄澄的蛋皮,一顆顆可愛的金黃米丸子就此誕生。
花蓮縣農會總幹事吳昆儒表示:「農業不只是產業,更是文化與教育的根。這次結合青銀共學,不僅讓孩子認識稻米,也將長者的經驗與智慧得以傳承。我們希望從幼兒教育開始,讓孩子認識自己土地上的糧食,學會珍惜與尊重。未來我們也將與更多教育單位合作,讓食農教育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。」

佳姿幼兒園園長則表示:「幼兒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,更是生活的學習。非常開心與花蓮縣農會合作,感謝農業志工阿公、阿嬤們的一同參與,讓孩子們透過親手製作米食,更能體會食物的得來不易,學會感恩、珍惜食物與尊重土地。」
活動最後,孩子們將親手製作的米丸子與菜包帶回家,與家人一同分享今日的活動成果。花蓮縣農會表示,未來將持續結合在地學校與社區資源,擴大青銀共學與食農教育的規模,讓更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認識農業、尊重農業、愛惜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