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記者賴榮偉/花蓮報導
由財團法人東海岸文教基金會主辦的「2025錦繡足音:拼布手作坊」於4月19日、20日在花蓮圓滿落幕。這場為期兩日的拼布工藝課程,不僅讓學員體驗傳統拼布的縫製技法,也透過創新設計元素,賦予傳統工藝新的生命。

本次活動特別邀請拼布藝術家劉佩蕾老師擔任講師,帶領學員運用拼布技巧,製作具文化意涵的金縷鞋與旗袍包。課程期間,學員們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,從選布、剪裁、拼接到縫製,一針一線縫製出獨一無二的作品。劉佩蕾老師表示:「希望讓學員能在一天的課程中,完整學會整套製作流程,回家後也能運用相同的紙型與自己喜愛的布料,自行創作延伸。」簡明易懂的教學方式,使學員不只能完成當日作品,更有信心在未來延續創作熱情。

活動現場氣氛溫馨,學員們不僅專注於手作創作,也透過交流,彼此分享學習心得。學員們的回饋紛紛表示,課程內容豐富,教學淺顯易懂,授課老師親切細心,讓他們在溫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,收穫滿滿。不少人提到,這次課程不僅讓他們學到許多技巧與製作經驗,也增加了對傳統縫製工藝的認識與自信心,尤其是對中國風、民族風的拼布應用,有耳目一新的體驗。有學員表示:「對於中國風縫製的技巧收穫特別多,也非常精細,對自己漸漸有信心,非常感謝有這麼好的機會能夠更進一步的學習。」也有人直呼:「金縷鞋款式別緻,做工細膩,顏色特殊,真的很驚艷!」

此外,由於本次課程報名踴躍、名額快速額滿,也有許多學員熱情建議:「希望能再多開幾班、增加名額,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這樣的課程。」財團法人東海岸文教基金會梁國榮執行長表示:「這次課程大受歡迎,名額一開放即秒殺,顯見民眾對手工藝的高度熱情。未來希望有機會再與劉老師合作,進一步培力學員成為未來持續合作的預備師資。我們也希望規模能持續擴大,找到更大的場地,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。」

「錦繡足音:拼布手作坊」的舉辦,不僅讓更多人認識拼布工藝的美學價值,也促進了手工藝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與創作靈感。未來,基金會將持續推動更多藝文活動,讓工藝不僅成為文化傳承的一環,也能透過創新設計,融入現代生活,使這些技藝得以在新時代中繼續綻放光彩。
活動雖然告一段落,但拼布創作的旅程仍在持續,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人一同加入,讓拼布工藝在傳承與創新之間,繼續拼接出新的火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