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客家話在校園生活中的新展現》吉安國中推動客室用語教學 獲教育部中央輔導團欽點親臨體驗】

記者賴榮偉/花蓮報導
隨著社會的多元發展,傳統的教育方式逐漸面臨挑戰,尤其是在客家文化的傳承上。許多學校的教學中,過去的小學生活習慣如「起立、敬禮、老師好」等,漸漸被淡化。但在這樣的背景下,客家委員會卻在努力尋求改變,期望能讓客家話成為更自然的日常用語,並進一步融入學校的教學中。最近,中央輔導團的成員前往花蓮吉安國中,親身體驗客室用語的教學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的特殊訪問和教學成果。

在10月初,教育部中央輔導團打電話到吉安國中的特別請求:「想看梅子老師上課可以嗎?」這通電話讓校方師生感到驚訝,遊淑梅老師甚至懷疑自己聽錯了,幽默地提醒輔導團的成員們「你們不怕土石流嗎?」然而,中央輔導團卻表示,不管多困難,他們都希望能前來花蓮親自觀摩梅子老師的授課過程。

這一行程雖然伴隨著風險,但代表客委會和清華大學的范姜淑雲老師,承擔著將近臺灣中部至東部的舟車勞頓,經歷了因土石流造成的路況艱難,終於抵達吉安國中。她在分享中指出,這趟訪問讓團隊收穫頗豐,尤其是梅子老師的教學風格令她印象深刻。從後排觀摩的她,看到學生們在課堂上毫不怯場,積極用客家語表達,這樣的環境讓她禁不住笑出聲來。

走進吉安國中,令中央輔導團感受到的是師生之間那種零距離的教學氛圍。游淑梅老師利用竹板進行互動教學,學生們在竹板上進行接龍式的表達練習,即使出錯也無需害怕,大家互相幫助,增進了學習的樂趣。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能力,更讓客家話的學習回歸到生活中,活靈活現地融入當下。

校長留啟民對於吉安國中在推動客家教育上的努力非常受肯定。他表示,這所學校在客家委員會的支援下,大膽實施了「十二年國教客語課綱」,身為其中一位支持者的游淑梅教師以及黃懷萱主任,使得學校在客家教學上的探索愈加豐富。吉安國中不僅開設了各種客家語課程,還舉辦了全國客家語師資觀課,邀請其他學校一同參與,共同開發客家文化桌遊,甚至出國參加展演,充分展現了校園的活力和多元性。

除了日常課程,吉安國中還計畫在11月舉辦兩場「客語課程引導數位學習融入校訂課程」的工作坊,並由遊淑梅老師主導。這樣的創新教學,顯示出吉安國中對於客家文化的堅持與勇氣,讓更多學生能夠親近與瞭解自己的文化根源。

這所學校不僅在東部地區獨樹一幟,每年都以其優異的表現參加多個國內賽事,並且不斷接受來自中央單位的觀課評估,這些都足以證明其卓越的教學質量。吉安國中一直以來維持著對開設族語課程的堅持,展現出一所「田園鳥鳴學校」的豐富內涵。

在結束這一趟富有意義的參訪後,中央輔導團隊表示,他們對吉安國中客室用語的教學感到非常感動,這不僅是對他們研發工作的強心劑,更是發掘了客家文化在新時代的重要性。以梅子老師為首的教學團隊,展現瞭如何在課堂中靈活運用客家語,創造出一個安全、無壓的學習環境。

總體來看,吉安國中在客家語的推廣上已經顯現出其積極的姿態。隨著客家委員會、教育部的支援以及學校內部的努力,將來會有更多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,自在學習客家語,深刻體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,為社群乃至全臺灣的客家語傳承貢獻力量。正如那句話所說:「機會是留給隨時準備好的人」,期待未來吉安國中能繼續引領客家文化的學習,培育出更多具文化自信的學生。